公告:
火星电竞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火星电竞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9万余条数据解读泛亚电竞艺术讨论:谁在追捧西方艺术
添加时间:2023-07-21

  泛亚电竞中国是艺术大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然而,根据本文数据分析的结果,2019年微博中被讨论最多的艺术家却是毕加索、达芬奇和梵高,占据了艺术讨论总数的近五成。为什么大家喜欢讨论西方艺术?又是谁在追捧西方艺术呢?通过爬取分析微博中有关艺术讨论的9万余条数据,我们发现,在发达城市地区生活的年轻女性群体,讨论西方艺术的概率最高。

  BBC的纪录片《文明》中提到,自大航海时代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强势崛起,欧洲话语权深刻影响了世界美术史。人们普遍习惯于用西方的艺术准则来评判画作,其他文明的美学传统逐渐被边缘化。那么,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是否也更喜爱西方艺术呢?

  本文整理了《艺术的故事》、《中国艺术史》、《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看懂所有艺术家A TO Z》五本书附录中提及的所有艺术词条1006条,其中在2019年仅796条在微博中被提及(这里的艺术词条指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流派在书中出现的相关词)。我们用谈及某艺术词条的帖文数量来衡量这个词条的艺术讨论情况,并在2019年各月份的2日、8日泛亚电竞、14日、20日和26日随机抽取了每个艺术词条的讨论贴文,最终获得有效贴文97,640条。随后,我们从各词条的讨论热度、讨论内容和讨论人群三个角度对数据展开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在2019年内,我们选定的796个艺术词条在微博的讨论总量达到了2853万次。不同艺术词条的讨论数量差异较大。排名最高的前20个艺术词条占据了微博艺术讨论内容的近80%。与之相反,排名最后600位的词条讨论数非常少,即使全部相加,也只能占到微博艺术总讨论数的1%。这些处于末位的词条平均每天在微博被提及不超过30次,有的甚至在2019年中仅被提及1次。

  我们把讨论数排名前80%、中间19%和后1%的艺术词条分为头部讨论区、中部讨论区和尾部讨论区。在头部讨论区中,西方艺术词条的排名明显靠前,特别是讨论数前三的毕加索、达芬奇和梵高三位艺术家。将三位大家的词条讨论量相加,占据了2019年艺术词条总讨论数的近五成。相对而言,无论是平均值还是中位值,中国艺术在头部讨论区的讨论数量都比西方艺术词条更小,可见对于多数人而言,中国艺术的知名度要小一些。中国艺术词条讨论中排名第一的是苏轼。

  在中部讨论区中,由于元明清三代和近现代中国的艺术词条讨论变多,中国艺术词条的平均讨论数虽然进一步提升,但是还是比西方艺术词条更低。这一讨论区的词条分布更接近于艺术爱好者的趣味,覆盖的流派和时代众多,包含草间弥生、伦勃朗、千里江山图、张大千等艺术词条。

  只有在接近最后的末端讨论中,中西艺术讨论差距才变得不明显,中国艺术的讨论甚至超越了西方艺术词条。这个现象主要是因为,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并没有进入中国的大众语境,不被人们熟知。然而,根据头部和中部讨论区的情况,我们可以证明,西方艺术确实在社交媒体中更有热度。数据告诉我们的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和艺术爱好者,他们更热衷讨论西方的艺术家与作品。

  除了讨论数量的差距,中西艺术讨论的另一个主要差别在于讨论内容的商业化程度。我们将艺术词条的商业化程度定义为,词条讨论中涉及商业联名、文创产业、知识付费和营销宣传等领域的贴文数比例。通过比较头部讨论区22个艺术词条和部分中部讨论区艺术词条的商业化比例,我们发现中国艺术词条的商业价值普遍较西方艺术低。即便是齐白石这样高知名度的画家,人们主要讨论的还是老人花鸟鱼虫的艺术世界和“似与不似”的美学情趣,明显带有商业意图的贴文仅占总讨论的3%。

  西方艺术词条最常出现在服装、美容美妆、时尚摄影等商业领域。在有关服装品牌的艺术词条讨论中,KAWS被人们提及最多,占据了服装类总讨论数的74%。“优衣库联名款遭哄抢”事件大大提升了该艺术家在大众中的知名度,成为2019年的热点话题。另外,KAWS与潮鞋、玩具和皮包等品类的合作项目也获得了诸多关注。

  西方艺术词条还会出现在有关偶像的讨论里。在2019年中,众多偶像以挪用或致敬的方式推出以西方艺术家为歌名的歌曲,比如小鬼的《别叫我达芬奇》、沈煜伦的《毕加索》等,证明了西方艺术在年轻群体中的知名度。有意思的是,不仅是偶像喜爱用西方艺术家来塑造自己“高大上”的人设形象,饭圈粉丝也喜欢用同样的方式吹捧自己的idol。在社交媒体的艺术讨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账号使用西方艺术词条来吹嘘偶像的业务能力与颜值,比如“是从拉斐尔画里走出来的自带光环的绝世贵族美男”,“他在一片幽暗里发着光,像伦勃朗画笔下的光影”等等。一些吹捧的贴文甚至是语无伦次的,把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西方艺术家都一股劲拿出来铺陈,夸张地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崇拜。类似的情况在中国艺术讨论中几乎没有出现。

  中国艺术词条的商业讨论普遍较少,平均值仅为讨论总数的8%,不到西方艺术的四分之一。和西方艺术不同,中国艺术中商业热度最高的不是艺术家,而是《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中国名画。它们的高知名度与官媒宣传,以及故宫等文创产业的大力推动有关,和主要由民间传播推动的西方艺术讨论产生差异。在近两年,《千里江山图》成功出圈,成为广为人知的艺术名作,商业价值非常高。故宫文创产品中,出现最广泛的素材就是《千里江山图》。它和《珍禽图》等工笔画一起,被设计在书签、信筏、团扇、服装首饰等产品中,成功博得年轻人的喜爱。

  除了中国名画外,多数中国艺术词条的商业讨论还有本土化、地域化的特点。例如苏轼联名国风月饼礼盒,齐白石的画作出现在白酒品牌的包装里,宋徽宗代言了传统茶具等。与西方艺术不同,中国艺术的商业讨论总是带有亚文化的特色,地域风情浓厚,更多受到国风圈、汉服圈等小众圈层喜爱。但是,大多数中国艺术词条并没有像西方一样融入主流群体的价值文化,人们对中国艺术符号更多是向往而陌生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注意到一点,就是艺术词条并不是知名度越高,就越有商业价值。例如讨论数排名第三的梵高,有关他的贴文以谈论艺术为主的竟高达70%泛亚电竞,成为所有词条中,艺术成就被谈论最多的艺术家。微博中的很多人会专门到荷兰海牙等地的博物馆去瞻仰他的名作,或者亲自临摹梵高的《星空》以示致敬。一些用户会在美丽的夜景前,用梵高的画作来比拟看到的自然风光。人们谈论起梵高,就会想起烈日般绽放的金色向日葵,和迷幻浪漫的蓝色星空。梵高画作中取之不尽的生命力泛亚电竞,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心。

  通过分析发帖用户的个人信息,我们发现用户对中国艺术或西方艺术的偏好,和TA的性别关联强烈。在微博中,无论是普罗大众还是艺术爱好者,参与西方艺术讨论的女性比例更高,而参与中国艺术讨论的男性比例更高。

  在不同流派中,霍克尼、凯斯哈林、草间弥生等波普艺术家较受女性欢迎,而董其昌、文徵明、赵孟頫等文人画家在男性中人气更高。如果以年代划分,女性更关注唐宋艺术而较少关注清、当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的艺术。性别与艺术喜好的强关联,在上海知名公共艺术教育平台,ARTPASS中也曾出现。ARTPASS平台中心负责人在采访中指出,她发现在ARTPASS购买美育课程的会员大多为女性,而且相对中国艺术课程,会员们购买西方艺术课程的热情普遍更高。当她询问会员们为什么不选择购买中国艺术课程时,大多数会员的反映是,想要先学习西方艺术,然后如果对艺术有深入研究的意愿的话,那么之后才会购买中国艺术的课程。可见,当代中国的性别文化确实影响到了人们对中西艺术的偏好。

  年龄对艺术偏好差异也有较大影响泛亚电竞。通过分析社媒中不同年龄层的艺术讨论情况,我们发现老一辈的70后热衷于讨论中国书画,而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的艺术口味却有明显的“西化”倾向。综合考虑年龄和性别双因素,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年龄层中,女性讨论西方艺术的意愿普遍比男性更强烈。同时,年龄层高的群体更倾向于讨论中国艺术,年龄层低的群体更倾向于讨论西方艺术。

  性别、年龄与艺术倾向的强相关在70后男性和90后女性两类人之间最凸显。90后女性作为微博最主要的艺术讨论者,大幅提升了西方艺术在大众中的声量;而70后男性把多数讨论贡献在中国艺术上,让很多不被年轻一代重视的艺术家得以广泛传播。90后对西方艺术的线后对中国艺术的话题贡献度,共同构成了微博公共环境中中西艺术讨论两极化的风貌。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对中国艺术最为陌生。陈丹青在《局部》中聊起王希孟,就说他并不符合人们对中国画家的期待,因为他太年轻了。“……我们想象中国古典画家,总是白胡子老人——明清文人画确立了山水中的老人符号,晚清民初的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坐实了这类符号的单一想象”。明清文人画“水墨”、“稳重”、“老年”的形象成为中国艺术挥之不去的标签,让它在崇尚个性张扬的年轻群体中失去吸引力。有意思的是,以《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唐宋美学,却因为色彩的缤纷和绚丽,逐渐博得年轻人的喜爱。王希孟二十岁的青春与张狂,唐宋帝国的黄金时代,可能只有年轻人才能真正领会、共鸣。

  除了性别和年龄,现代社会对中国艺术传播产生的冲击也不可忽略----这可以用用户地域分布的数据来进一步证明。通过数据我们发现,微博中,无论是大众还是小众讨论区,经济发达地区讨论西方艺术更多,欠发达地区讨论中国艺术更多。考虑到年龄和性别的综合影响,我们可以得出在发达城市地区生活的年轻女性群体,讨论西方艺术的概率最高的结论。她们是西方艺术的主要追随者。她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融入在她们的艺术口味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媒中大众对西方艺术的口味变迁。

  数据告诉我们的是,发达地区的年轻女性是西方艺术的主要讨论人群。然而,年龄、性别和地域的因素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发现,与90后不同,00后群体对中国艺术的整体认知更强烈。由于国人不断加强的文化自信,中国艺术符号的地位悄然提升,在年轻群体中逐步扩大影响力。近一年里,《千里江山图》的出圈,以及《长安十二时辰》和《清平乐》等影视作品的火热,都是新国潮兴起的见证。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年轻市场中,中国艺术将会逐渐融入主流文化,改变社交网络里中西艺术传播的现有格局。

  毕竟,无论是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大众的艺术口味和时代背景密切相连。只有能够真切代表那个时代的艺术,才能抓住人们的心智,唤醒大众的认知和喜爱。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在世界格局变换的大环境下,人们开始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中国艺术史》(迈克尔·苏立文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3.《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5.《看懂所有艺术家A TO Z》( [英]安迪·图伊 绘 / [英]克里斯托弗·马斯特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6)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